close

 

2019/04/21/

(92)< 信徒求神拜佛心態的幾種類型>

    台南市台灣府城隍廟有一對聯其中一句:「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雖然這是以城隍爺的角度說出祂對於第一類信徒的看法,但這恰好是第一類信徒對神佛的真實心態.這類信徒為人正直,時時反省己心,與指導靈及守護靈維持心靈世界的聯繫而獲得祂們的指導及守護,平日默默行善卻不求回報也沒有累積功德的目的.這類信徒人數很少,他們面對神佛是禮敬景仰,希望自己能修心修行進而與神佛的心境越來越接近,他們不會大小事都去求神問佛,遭遇到不如意的狀況則習慣先反省自己的責任與缺失而非推卸責任或找藉口,即便遭遇陷害與欺騙仍會反思自己因何受騙.這類信徒進到廟中有時能與神佛心靈相通,心有靈犀.這類信徒縱使不求神佛,他個人的守護靈與指導靈也會盡力透過心靈的聯繫給予協助與靈感.神佛看待這類信徒則是襄助信徒的指導靈與守護靈來善導這類信徒在五濁惡世能繼續堅持為人處世的正大光明的原則同時能維持溫飽.這類信徒中有極少數的的人因為投胎前已設定:透過能與神佛靈通的修為來協助神佛度化有緣人,因此在世俗間默默行善並提醒求助者的個人盲點,引導求助者反思己過進而己立立人,日久成為受助者們口中的活菩薩或真正的大師(但卻很低調).

  第二類信徒是:雖無修心修行的習慣或觀念,但平日口不出惡言,盡可能與人為善,雖難免鄉愿但卻實實在在無所求的行善,遭遇逆境心慌時誠懇求助神佛,則神佛會查清因果後盡可能協助他,他自會感受到神佛的靈驗無比.

  第三類信徒是:平日行善的動機是為了累積功德同時寄望善報,而非無所求行善.這類信徒遇到疑難而求助神佛時,神佛查明因果後也會幫他,但是與前一類信徒相比,神佛會注意到此類信徒的行善動機是為自己求好報,神佛能滿他的願的比例相對就比前一類信徒少,因為這類信徒的願不少是超過自身該有的善報而偏向貪求了.這類信徒對於神佛的靈驗感通常是:有拜有保佑啦,有感應啦.

  第四類信徒則是:平日不行善,遇到麻煩才準備供品與金紙來求神佛.這類信徒的心態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的買賣交換行為:拿供品與金紙來與神佛換取他想要的好處.這類信徒有時覺得靈驗,有時卻覺得非常不靈驗,因此常會一個廟不靈就換下一座廟去拜去求.而他偶而感到靈驗的時候,其實不是神佛願意接受他的交換條件,而是這類信徒本身原本就會遇到好運與好果,而這好運與好果是信徒先前所種的某個善因,而得到該有的善果.

  第五類信徒比起前一類信徒讓人更感到嘆息的地方是:平日是小惡不斷,遇到困難也去廟裡想與神佛交換.神佛當然不會滿他的惡念或貪求.於是這類信徒往往拜完一廟沒多久便咒罵一廟.這類信徒隨著年歲漸增會常常感嘆:神佛都不幫我,神佛不可信啦.前述台南市台灣府城隍廟對聯其中另一句:「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說得正是這類信徒. 

  第六類信徒嚴格來講是不信神佛的人,他之所以看起來好像很虔誠,其實是裝出來的,目的是要讓他想利用的預備受害者以為他也很虔誠.這類信徒很清楚知道自己不信神佛所以靈不靈驗他根本不在乎,預備受害者能不能上鉤才是他唯一在乎的重點.這類信徒可以為了騙取預備受害者的信任而跟著預備受害者參與費用不低的法會,甚至捐大錢,但這些都是經過算計的:以後要從這個人身上拿回更多好處.這類信徒在社會上往往讓然人覺得他是頗有地位與成功的人士,但他卻極可能與家人關係是疏離的,是假面的.這類信徒如果人生旅途完結前,毫無悔意也未彌補所造的惡業,等著他的死後世界就是俗稱的地獄了.

  第七類信徒本身扮演神佛的代言人角色,但卻不是真正的修心修行者.之所以扮演神佛代言人目的只是為了騙取金錢與受人景仰.這類信徒開口能說吸引信眾的話語,甚至能讓信眾相信他有神通,身邊會有一群靠他謀生的特助,透過話術與人性弱點,持續神化這位神佛代言人.此類信徒如果沒有一點點異能(例如:進入信徒夢境)則無法長久獲得信徒的供養,因此能有那麼一點點異能的這類"神佛代言人",他的異能的來源是甚麼?其實很值得他的信徒私下去請教大廟裡的正神真佛.這類神佛代言人的死後世界也是地獄.

  第八類信徒看起來似乎也是神佛代言人,因為他們常常強調所謂的民俗信仰或是禁忌或是輪迴轉世,也總是扮演權威者的角色.因為講的內容總是圍繞著民俗信仰與前世今生,所以神佛二字當然會出現在他的日常話語之中,這類信徒也會認真地參與法會甚或徒步繞境,但是這類信徒卻始終迴避透過他掛在嘴上的民俗信仰當中之擲筊來直接請示神明:民俗信仰之中的真實神意有哪些?那些又已經是誤傳甚至是迷信了.這類信徒當中有的甚至是在大學校園當中擁有教職身分(比靠自己口才與人脈在民間謀生者輕鬆許多)卻始終迴避民俗信仰的求正與求真的工作.筆者目前的看法是:一旦民俗信仰當中的誤傳以及沒有必要的儀式一一被神明點明破解後,甚至神明透過擲筊明確提醒信徒:外在的儀式與祭品遠遠不如每一個信徒願意反省自己進而修心修行.如此一來這類滿口民俗信仰與禁忌以及前世今生的老師或師父,便再也沒有任何權威感可言了.

  第九類比較特殊,因為他並不敢聚眾而當上教主,但他又類似第一種信徒中低調的大師或活菩薩.他也會扮演濟世救人的角色,但是與真正低調大師不同的關鍵在於,他非常在意求助者是否完全相信他所說的一切內容,他幾乎不允許求助者質疑或提出疑問.他並非蓄意說謊騙人,對於求助者的疑惑有時也有神準的時候,但面對不準之處則是事後找理由逃避誤導求助者的責任.因為他所靈通的對象並非真正的神佛,而是停留在人間具有強烈執念的靈體,這類靈體生前努力修心修行,樂於助人,死後因執著生前的宏願未能完成,因此逗留人間尋找能與祂靈通者.由於這類靈體本身仍須真正神佛指導祂,因此祂透過能與其靈通者而傳遞出來的訊息便時而神準,時而禁不起檢驗啊.

 

arrow
arrow

    Bruc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